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科普园地

警惕耳内小沙粒“兴风作浪”

字号: +- 14

  都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是耳朵里是否就能容下“沙子”呢?今年3月3日爱耳日,耳鼻喉科专家提醒您注意耳石症。

  “小沙粒”就是耳石

  人耳的构造很奇特,主要有两大功能:接受外界声音并形成听觉、感受身体的运动信息并维持身体平衡,这两大功能分别由听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来实现。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和中耳主要负责传递和放大声音信号。内耳包含听觉系统的声音感受器和平衡系统的前庭位置感受器。感受器会将感受到的外界信息转化成电信号,经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和位置觉。

  前庭系统感受器位于人体两侧的耳朵内—具体位置是内耳部分,每侧包括三个壶腹嵴、一个球囊斑和一个椭圆囊斑,共五个感受器。壶腹嵴负责感受旋转性的运动刺激,例如原地转圈;球囊斑和椭圆囊斑负责感知直线方向的运动刺激,例如乘坐电梯时的运动信息。

  耳朵里的“小沙粒”就是耳石,是位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盖膜上的一种碳酸钙盐结晶体。这种所谓的“石头”非常微小,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正常生理状况下,耳石附着于盖膜上并且悬浮于内淋巴液中;病理情况下,耳石会脱落至内耳的半规管壶腹嵴附近。此时,当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时,耳石就会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在半规管中游动,冲闯到壶腹嵴并引起壶腹嵴的错误感受,误判信息从而导致眩晕。由此可见,耳石并非是外面的小沙粒“混进”了内耳,而是内耳中固有的结构—耳石,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出现在错误的位置,导致了眩晕的发生,这种病的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眩晕是耳石症常见症状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性疾病,约占因眩晕、头晕就诊患者总数的20%-30%。耳石症患者最常见的,是他们在睡觉时躺下或左右翻身、低头抬头时出现眩晕。此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成年人,眩晕发作的时间一般较短,多在一分钟之内。

  耳石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耳石症无明确诱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内耳迷路发生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改变;中耳乳突发生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继发性耳石症有明确的诱因,常为头部外伤、过大幅度的头部运动等。

  耳石症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目的是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生理位置。耳石复位前首先要进行检查,判断耳石掉落的位置,位置不同,复位的方式不同。诊断复位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出现危险。部分耳石症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在数周至数月后自行缓解,但是耳石复位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大部分可立即有效。

  (作者:刘博、刘冬鑫,发表在《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