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争作老年“不倒翁”

字号dfg: + - 14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因老年人跌倒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8%,80岁以上则高达24%。跌倒后引起的并发症和致残问题更为突出,跌倒已经成为60岁以上老人损伤致死的首要原因。究其老年易出现跌倒的原因很多,其中,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人体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人体维持站、坐等姿势稳定的能力,或者是当人体受到外界扰动时,例如被东西绊住或者突遇紧急刹车时,可以通过姿势调节重新恢复身体稳定的能力。那么人体的这种平衡能力是如何维持的呢?

  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平衡,需要神经反射弧中三个重要环节的共同作用,包括感觉信息的输入、神经中枢的整合和运动控制。作一个形象的类比,感觉信息的输入好比军队中的侦察连,时刻侦察周围环境中能够引发跌倒的危险因素。在这个侦察连中,又包括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这三支侦察小队,从不同的三个方面监测周围环境。其三者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了人体能否准确感知自身的运动信息。

  视觉信息即人体可通过观察直接获得周围环境和自身运动的信息;本体觉是指人体通过分布在全身肌肉、关节和肌腱等处的压力感受器,感知身体重心和空间位置等信息;前庭觉是指人体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感知头部及身体的空间及运动信息。以上所述的三种感觉信息,即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统称为“平衡三联”。

  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机构,其职能就好比军队中的指挥中心,时刻收集从侦察连收集来的情报信息,并对其进行甄别、筛选和整合,以此为根据形成作战方案,即对环境中能够引发跌倒的危险因素形成运动方案。

  运动控制好比军队中的作战部队,负责执行作战方案。在神经中枢下达作战指令后,运动系统控制相应的肌肉,产生适宜的运动,使身体重心落在稳定极限范围内以维持身体平衡;否则人体就会失去平衡而跌倒。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平衡功能?

  1、 对平衡三联的影响

  老年人易患的五种眼部疾病均会引起视力下降,包括溢泪症、眼睑萎缩、眼睑内翻、白内障和老花眼等;全身各处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正常,是本体觉功能正常的基础,所以当关节发生损伤或手术后,必然会导致本体感觉不同程度的下降;内耳前庭系统外周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前庭觉功能正常的基础,一些常见内耳疾病会影响前庭功能,包括耳石症、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

  2、 对神经中枢整合能力的影响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例如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缺血性疾病、体位性低血压等,易突发大脑功能失调。经常使用镇静、降压药、降糖等药物,可引起头晕或者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体内各器官逐渐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能力减弱,更易发生心悸、头晕。

  3、 对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

  人体随年龄增长,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骨骼肌更为显著,尤其是下肢肌肉。女性在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性激素分泌能力下降,导致骨质流失的速度是男性的4倍,易发生骨质疏松。

  因此,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之所以较高,与视觉、本体觉及前庭觉功能的减退有关,也与神经中枢系统对传入感觉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的异常有关,同时还与因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运动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另外,一些心理因素,如焦虑、恐惧,和环境因素,如光线太亮或太暗、地面不平湿滑,也会增加摔倒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年不倒翁呢?首先太极拳运动是一个特别值得推荐的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促进平衡维持。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太极拳传承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和阴阳辩证思想,又融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和中医经络学说,使其成为一种怡情养性、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拳术。

  在太极拳运动中,身体重心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位置,这种动作特点使腿部的股四头肌长时间处于放松-紧张-放松的交替运动状态,可使肌肉新陈代谢加速、毛细血管开放量增加、血液供应增多、营养物质吸收与贮存能力增强、肌纤维增粗,从而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太极拳运动还涉及人体的重心移动、转换和平稳过渡,这些动作在下肢稳定、脚踝稳固时才会流畅。闭眼单脚站立是评定人体在静止条件下保持身体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反映了老年人的前庭功能。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使单脚站立能力显著提高。因此,太极拳运动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肌肉萎缩,增强前庭系统的功能,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家务劳动并不能替代体育锻炼。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较高于男性,一方面可能是女性本身肌肉较男性细小,绝经后又加速其萎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女性长期从事家务劳动,而忽视了体育锻炼。

  (作者刘博、刘冬鑫,发表在《北京参考》)